首页 > 职场观察 > 正文
焦点关注:招聘员工如何做比较合理?
2015年1月24日
  选择稳定有效的人才选拔和测评题目,比如选择随机性的题库,建立对答题过程的监控,当有人分数过高时,需要专门采用深入的面谈方法,考察他是否专门研究过这个面试。 
  这种方法主要的难度在于专业性,需要富有经验和阅历的测评师操作。 
  建立测试机制。设计各种环境场景,对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,模拟相关情景,设计任务;对没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或者应届毕业生,可以创设一些“将来式”的场景,比如遇到困难时怎么解决。 
  职场专家认为,短时间和小范围的职业测试环境,可以最快地将求职者的特质和能力引发出来,一览无遗。 
  采用结构化面试方法,根据职位要求,事先设计问题。职场专家认为,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面试手段,和求职者深入谈话,从一问一答中,全面了解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各方面素质。 
  “招聘的过程其实是真正全面认识一个人的过程,除了学识以外,认识个性和能力十分重要。”智联招聘网资深职场顾问郝健说,“对于招聘高级管理人员,个性更加重要,因为他们的‘才’已经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体现出来了,而‘德’却是企业最希望了解的事。现在不少大型企业招聘员工时,会使用一些科学的人才测评手段。”目前的人才测评系统中,主要有“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”“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”等十几种测试系统。  
  以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为例,测试结果把求职者分为6个类型,传统型的适合做秘书等职务、现实型的适合做技术人员、研发型的可以搞开发、企业型的适合搞管理、社会型的适合做销售、艺术型的可以搞策划等。在这些测评系统中,基本上都只测评求职者的能力结构、工作动力、行为风格、个性特征等方面。能力结构包括口头表达、协作等14个核心个人能力,而工作动力则主要是求职者的职业价值观、职业兴趣。  
  “这类测试的问题比较严谨。招聘员工时,一些较知名的企业会将测试结果作为参考。”郝健说。  
 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表示:“将人格学引入招聘面试并非坏事。”但他同时认为,如果有人滥用各种测试、甚至设置骗局,求职者要引起警惕。  
  “招聘时,企业总想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。如何判断?引进心理学、人格学等全面分析求职者,然后将他们的各种条件综合起来,让他们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。”顾晓鸣觉得,这种分析是科学的过程,可体现招聘面试的科学化和人本化。  
  顾晓鸣说:“人格学指标只能作为一种招聘参考,不能作为前提条件,如果盲目赋予其‘生杀予夺’的‘否决权’,那么完全靠印象打分的招聘,就比较武断。” 
  此外,他也提醒,要警惕有人以此制造骗局,“说求职者面相长得不好,要帮他整容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改变,这都在骗人。”他认为,求职的测评应更加规范化,这样,公司才能找到合适的员工,求职者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。
责权声明:本文所表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未经本网站同意,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!
责任编辑:玉山人才网小编 来源:玉山人才网 | 关闭